环翠区桥头镇:探索文明实践“新密码”,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

飞艇稳定回血计划
你的位置:飞艇稳定回血计划 > 新闻动态 > 环翠区桥头镇:探索文明实践“新密码”,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
环翠区桥头镇:探索文明实践“新密码”,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2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于嘉昕

山海绕村郭,文明入乡心。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“定盘星”,悄悄把山水灵秀、非遗老手艺,都酿成了村民过日子的底气。靠着“片区集群”“人才扎根”“文化浸润”三招,将文明实践站变成了村里的“兴旺枢纽”,让价值观从墙上的字,变成了地头的果、手里的活、心里的暖。

片区集群:串起村子的“共富链”

桥头镇以“带状布局、片区联动”重构文明实践格局,将“富强”的国家愿景转化为镇域发展的具体实践。打造“菱角湾城乡融合文明实践展示带”,以威海东南乡3A级景区、菱角湾城乡融合样板片区菱角湾齐鲁样板示范片区为两个中心点,整合信河北村、南子城等5个文明实践站和黄窠寺野蚕文化体验基地、蓝天田园自然教育实践基地、山东健康民间中草药研学基地中医药体验馆、国家冷凉植物示范推广基地、菱角湾自然学堂、乡忆南子城6个文明实践基地,在地图上串点呈南北一条线,推动文明实践从“零散示范”走向“全域覆盖”,让产业兴、村民富成为“富强”的生动注脚。

在菱角湾片区,文明实践站早不是只供活动的“空场地”,更像个“资源红娘”:帮菱角湾自然学堂对接农耕体验的学生,给中草药研学基地搭起技术桥,还把锡镶非遗文化体验基地的老手艺推给游客。环翠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就扎在这儿,每年接待超万个孩子来学种地、识草药,让800多位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挣钱,带动核心村年度增收40万元以上,叫响了“农耕实践、赋能双减”环翠品牌;威海东南乡景区的非遗基地也不闲着,把花饽饽、皮影等10多门老手艺请进来,原本摆着看的锡镶壶,现在能亲手制作;北子城村的中草药基地中医药体验馆更会“搭伙”,联合济南大学建了胶东首家民间中草药博物馆,盘活低效闲置资源,真正把农村“闲资源”变成“活资产”,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
此外,镇域内还形成其他多元产业集群:在南子城等村连片种了2000多亩果树,9000多万社会资本投进来,“三优富士”“红豆杉”从小苗长成了村民的“摇钱树”;2700亩的国家冷凉植物示范推广基地里,建设杜鹃花海1500亩、梅园1000亩、七彩花卉2000亩,薰衣草庄园500亩和10公里的石家河荷花景观带花卉产业项目,构建“十里花间路、一道风情线”的空间布局;南子城村的老房子也没闲着,“拯救老屋行动”让闲置民房变成特色民宿,2000万投资把“山水田园”变成了游客住得下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

上一篇:员工离职,马云发声:希望常回来!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飞艇稳定回血计划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